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的病菌所引致之一種臨床症狀複雜、變異性大的慢性性傳染病。
螺旋菌入侵人體通常在皮膚或黏膜破損處,在該處形成頗具特徵性之原發性病灶。感染後不久,螺旋菌很快散播全身,可以侵犯幾乎全身之器官及組織,產生變化多端之臨床症狀。但梅毒也可以完全無臨床症狀,只能靠梅毒血清檢驗證實其存在,這種潛伏狀態即所謂隱性梅毒。
2. 輸血:尤其使用新鮮之早期梅毒病人血液。
3. 先天性梅毒:婦女懷孕感染梅毒可導致胎兒得病;與早期先天性梅毒之兒童接吻或撫弄有機率會得病。
4. 遭污染之器具:醫護人員在檢查及治療病人時,接觸到病人具感染性病灶、分泌物、血液或遭污染之器具(可能性)。
2. 感染後對梅毒螺旋菌之免疫力逐漸形成,這種免疫力對其他螺旋菌有某種程度之作用。早期梅毒如有適當之治療,這種免疫力則不能產生。
3. 如同時罹患愛滋病,病患對梅毒螺旋菌之正常抵抗力會降低。
4. 梅毒雖經治療,但無終生免疫,再度感染仍可發病。